面包的基础知识
发布时间: 2020-09-01 返回列表面包是面粉加水和成面团,经发酵而烤熟的西式面食。
1.面包的制作方法:
快速发酵法多适用于机械化工厂
直接发酵法多适用于面包房
中种发酵法多使用于面包房中央工厂
2.面包的分类(根据配方和工艺分类)
主食面包:糖、油比重少,糖<10%,油脂<5%;盐味略多,1.2 -2.0%。主要有枕形面包、大圆形面包、法式面包等。
花色面包:包括夹馅面包、表面装饰面包、油炸面包及造型面包等。特点:糖油比重大,糖10-20%,油脂6-15%,配方中 多加入了鸡蛋等其他辅料。面包组织细腻,风味丰富,松软可口。
调理面包:二次加工面包,烤熟后面包再一次加工而成。主要品种有三明治、汉堡包、热狗包、肉松卷等。
丹麦面包:油脂比重很大,产品结构层次清晰,酥软爽口,油脂香味浓郁。
3. 面包的主要调辅料及其作用
面包的主要辅料有水、酵母、盐、糖、黄油、鸡蛋以及奶粉等。
3.1 面包中主要辅料的作用
• 水
水化作用:蛋白与水发生化合作用生成面筋,淀粉与水作用发生糊化作用;
溶剂作用:水能够帮助溶解各种干性物料,让各种原料得到充分混合,利于面团的揉搓;
控制面团温度:通过调节水温控制面团的温度,以适应酵母发酵; 控制面团的粘稠度:通过加水量可以调节控制面团的粘稠度;帮助酵母发酵,调节面团的操作性能。
延长保鲜期:水有助于保持面包的柔软性,减缓水分损失导致面包干硬。
• 糖
增加面包的柔软度和保鲜期 ;
改善面包组织和调节面包色泽。
• 油
润滑作用,使面包组织均匀、细腻、光滑,并有增大体积的作用; 改善面团的操作性能;
减少水份挥发,增加面包的保鲜期,延长面包的货架期; 改善面包表皮,使表皮柔软光滑;
面包加工中,一般使用固体油脂,因其不易被氧化酸败,同时对面团吸水也有一定影响。
• 鸡蛋
乳化改善组织,增加柔软度;
增强持水性,延长保鲜期;
增加营养和风味和着色作用;
增大烘烤急涨,增大体积。
• 奶粉
增加风味和香味;
增强面筋,增大面包体积;使面包组织细腻、柔软、疏松而富有弹性
延缓老化:奶粉具有较强的保湿性,可减少水份损失,使面包保持较长时间的柔软。
4. 面包的老化的影响因素:
配方:适宜的加水量,糖、蛋、奶(奶粉)的比重,油脂的品质和数量。
面粉:灰分的含量,面筋的数量和质量,面筋形成的程度。
存放温度:面包的存放温度在2-6℃时,面包的老化速度最快,温度升高或降低,面包的老化速度会减慢。一般面包的存放温度需要避开这个温度范围。
包装:包装可延缓面包失水老化。面包出炉后自然冷却到约37℃~41℃时包装,综合品质最佳(保鲜、含水、口感)。
改良剂:酶、乳化剂。
5. 面包的常见问题
• 体积过小
发酵不当 、酵母失活 、面筋不足、搅拌不当、 压面过度、 面团太硬 、发酵或醒发过久 、醒发温湿度不当。
• 内部组织粗糙
面团太软或太硬 、成型不当、压面不当、发酵或醒发过久或温度过高 、搅拌不足或过头 、油脂太少。
• 面包表皮起泡
搅拌过度 、醒发湿度太大 、整型不当 、压面过度 。
• 面包入炉时下陷
醒发过度或过久 、搅拌不当或压面过头使面筋太弱。
• 面包表皮太厚
搅拌不当 、炉温太低 、醒发过久、油脂或糖量不足 、改良剂使用不当 、湿度太低。
• 表皮太硬
糖油太少 、面团太干、炉温太低且时间过长 、面筋太强、搅 拌不当、加水量太少 、醒发湿度不当或温度太低且时间过长
• 面包出炉后收缩
炉温太高未烤熟、搅拌不足、改良剂品质不佳或使用量太多 、面筋太强 、脱模不当。